2024年7月3日,河南南阳发生一起燃气闪爆事故,致20人受伤。近年来我国城市燃气事故频发,如3·13燕郊燃气爆燃事故、5·18毕节燃气罐爆炸事件、6·21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等,给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其多发态势须引起警惕。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推出新举措提升燃气安全水平,但因我国城市燃气安全面临着基础设施错综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社会防范能力弱等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建议从加强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社会安全技能与意识等方面提升城市燃气安全水平,遏制燃气事故多发态势。
我国城市燃气安全面临形势严峻。我国燃气使用普及率较高,但事故频发且损失严重。2023年我国共发生燃气事故612起,造成77人死亡、434人受伤,2024年仅6月份,就有河南、广东、浙江等地发生燃气事故。部分地区燃气事故反复发生,如2024年3月13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燃气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该起事故地点与2022年的“5·16”住宅燃气爆燃事故、“6·24”临街饭店燃气爆燃事故的发生地点不到2公里,暴露出同一地区对同类事故教训吸取不深刻、防范措施落实不力等问题。
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工作。党的十大八报告中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二十大报告首次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论述。2023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2023版)》,旨在推动和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提高风险研判水平。同年,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旨在推动燃气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城市燃气系统存在缺陷。一是设施复杂多样。城市燃气系统包括燃气管道、储气站、调压站、阀门井等多种设施,这些设施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且新旧设施并存,技术标准和材质各异,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二是规划建设存在短板。《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显示,第三方施工破坏是导致发生燃气事故的最主要原因,燃气管道大多埋设在地下,部分深埋管线位置无法精准确定,市政施工频繁稍有不慎就会损坏燃气管网。三是基础设施老化情况普遍。燃气管道长期使用后老化、腐蚀等现象普遍,缺乏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且技术过时无法满足现在安全标准和需求,加剧燃气安全风险。
安全管理难度大。一是跨部门工作推进力度不足。燃气安全管理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已建立,但部门间的衔接配合存在障碍,未能充分激发各部门的协同效应,未能形成合力。二是安全信息监测水平与覆盖面普遍不高。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收集,由于技术限制、设备普及率不足以及用户配合度不高等原因,许多企业和家庭的关键燃气安全数据未能得到有效采集,导致安全管理存在盲区,且存在检测监测设备过于灵敏经常容易误报的情况。三是缺乏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目前燃气事故往往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或事故隐患通过定期的人工巡检被动发现,难以实现对燃气管道的全面、实时监测,且难以保证所有隐患都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社会防范能力薄弱。一是燃气使用主体复杂多样。燃气使用主体包括家庭、餐饮商户、大型城市综合体内部用户、学校、医院等,不同类型的用户其燃气使用需求、安全管理水平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隐患无法有效地被发现和解决。二是安全监管系统不完善。燃气安全监管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信息共享困难,各系统在功能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影响了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三是社会安全意识薄弱。居民和商户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存在私拉乱接、私自改装、违规使用燃气设备等行为,增加了燃气使用的安全隐患。
加强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手段。一是加快推进老旧管网改造进度。对现有燃气管道和设施进行全面评估,识别老化、腐蚀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基于评估结果,科学规划改造更新的优先级和时间表,确保重点区域和关键设施优先得到处理,持续推进改造进度。二是强化城市管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管道施工应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燃气、电力、给排水、通信等多类管线的综合布局,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如高耐腐蚀管道、非开挖施工技术等,降低因施工造成的燃气管道泄漏、爆炸风险。三是提升燃气设施安全性。更新阀门、接头等设施,加强燃气设施建设标准与质量控制,落实工程质量检验制度,采用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是推行电子化监管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燃气安全相关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实现信息集中化、共享化和便捷查询,将安全监管工作电子化,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监管人员的远程巡查、信息录入和报告生成等功能,确保监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二是提升传感器智能化。采用新型半导体传感器,注重防干扰设计,提高识别燃气泄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误报率。三是推动安全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处理,预测燃气安全风险趋势和潜在隐患,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提升社会安全技能与意识。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燃气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根据从业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计划,建立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注重实操训练,确保从业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定期举办燃气安全知识讲座、展览、演练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就燃气安全使用与应急处置知识进行访谈、解读,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
本次活动为期5天,以“蜀道”为主题、“三国”为切口,邀请19名海外的网络名人来到四川采风创作,向世界展示蜀道的深厚底蕴和三国历史文化。
2024-12-20 15:18sale@staff.ccidnet.com Tel:010-88558955
广告发布:sale@staff.ccidnet.com Tel:0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project@staff.ccidnet.com Tel:010-88558955